2017农村人创业励志故事(上)
养鹅致富不是普通养鹅方式,利润高,一年卖8000万
“我是搞鹅养殖的,合作社目前共有种鹅12万只,鹅饲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每天需要玉米20多吨,现在需要和一些种粮大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二次理事大会上,河北省迁安市正农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银明的这个问题,让全场鸦雀无声。
马银明精心照料未孵出的小鹅
马银明的创业故事
马银明今年39岁,是杨团堡村村民,是一个淳朴的农民,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心思缜密,吃苦耐劳,意志坚强。
冒险
马银明初中毕业前就开始学做生意,家里有一辆解放牌货车,他就跟着货车跑,主要运矿粉。
19岁那年,他到附近的矿场工作,干活干得手掌、大腿上都长满了老茧。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有自己的目标。1996年,23岁的他大胆承包了矿场的干选车间,干得十分出色。27岁那年,他被提拔为矿长。
随后,他到青龙县开设铁矿,赚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创业
这时,他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自己创业!
2005年,他在当地开设了自己的小铁矿。
在商界打拼多年后,他开始思考未来:采矿能赚钱,但矿产资源终究会枯竭,什么产业有发展潜力,又永远用不完?“当时国家提倡退耕还林,我仔细想了想,觉得养殖结合退耕还林,应该很有前景。”
他想了想,又行动了起来,开始筹划自己的农场。2007年9月,农场正式开业。
挫折
“要做就做大,不能只做小。”经过一番考察,马银明下定决心,先承包了村里180多亩荒地,开始埋头苦干。后来,他又陆续承包了村里300多亩荒地,经营面积达到500亩左右。马银明把农场养殖和林业养殖结合起来,规模迅速扩大。
到2008年,马银明的养殖场养鹅已超过10万只,雇有40多名工人。一位客户看到养殖场后惊呆了:“我开养鹅场十多年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鹅。”当时马银明野心勃勃,以为每只鹅赚的钱少一点,就能靠数量取胜。他没有意识到,风险正一步步逼近自己。
市场如战场,形势瞬息万变。200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考验马银明的意志。成年鹅的价格跌破了雏鹅的收购价,卖了就亏本,不卖的话,光饲料一天就要花几万元。马银明一减再减种鹅,到2009年底,种鹅只剩下1000只。“只要青山在,就不缺柴烧。”这1000只种鹅成了马银明东山再起的基础。
经过2008年至2009年残酷的市场洗礼,马银明得到了血的教训,一次性亏损400多万元。
“算了,挖矿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赚钱,何必这么怕呢?”亲朋好友苦口婆心地劝道。然而,马银明的初衷没有改变,决定了的事,就得做。
上帝不会辜负努力的人,他最终坚持下来了。
斗争
马银明又到外地去学习、积累经验,认真总结思考。虽然市场有起有落,但雏鹅的价格一直看好,孵化肯定能赚钱;同时,经营过程中要合作经营,风险共担。有钱了大家一起赚钱,把损失平均分到每个人头上,损失也不会太大。
思路清楚了,马银明的热情又回来了。
当时实在拿不出钱,马银明就用土办法,在大炕上孵化雏鹅,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成功了。之后,他和亲戚买了孵化器零件,自己“组装”了两台孵化器。后来钱稍微多了,又买了便宜一点的孵化器。
合作社规模也稳步扩大,目前农户已达到52户。
马银明逐渐走出了困境,2010年农场扭亏为盈,2011年又扭亏为盈,如今农场出产的雏鹅远销山东、江苏、四川、浙江等地,最远的已经空运到海南。
合作社带领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马银明养鹅成功经验:
马银明是个踏实的人,他提出“加强合作社合作交流”的想法,并非为了博眼球,而是在经营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感悟。从2007年开始养鹅,马银明经历过不少挫折和失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养鹅专家。但真正推动他快速发展的,还是建立在对市场透彻理解基础上的“妙招”。
变废为宝:用水葫芦养鹅
今年42岁的马银明是迁安市杨团堡村人,曾是当地有名的矿主。2007年9月,在迁安市转型发展的带动下,他成立了正农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决定利用自己承包的500亩沙滩林场发展养鹅产业,从矿主摇身一变成了养鹅人。从此,马银明开始潜心研究一切与鹅有关的东西。
说到水葫芦,大家对它的印象都不是很好。它繁殖速度快,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危害水下生物,堵塞河道,是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但在马银明眼里,水葫芦却是一块宝。
“我家有近2万只鹅,每天要吃两吨半饲料,饲料成本8000多元,一年下来就接近300万元。怎样才能降低饲养成本呢?”想来想去,我想到的是水葫芦。水葫芦富含粗脂肪、蛋白质、氨基酸、胡萝卜素等,而且是无性繁殖,比较容易种植。我先在池塘里试着种了几株,没过多久,它们就长满了整个池塘。
“我种了凤眼莲,鹅会不会喜欢吃呢?我很担心,但还是把几百只鹅放进了池塘。奇迹发生了,我家的鹅居然很喜欢吃凤眼莲,不一会儿,几百只鹅就把池塘里的凤眼莲都吃光了。从此,凤眼莲成了我养鹅的一大‘法宝’。”
味蕾革命,为鹅创造营养餐
在马银明看来,喂鹅跟吃饭是一样的,营养均衡,鹅才能健康成长。为此,马银明在鹅的口味上展开了一场革命。他种植鹅爱吃的速生草,还有多汁、纤维含量低、再生能力强的菊苣。此外,他还用50亩地种上了野草和玉米。野草用来喂鹅,鹅粪用来给田里施肥。50亩地每年可产玉米5万公斤、秸秆50吨。玉米可以加工成鹅饲料,秸秆冬天可以当青贮饲料,一点浪费都没有。
“给鹅喂食多种饲料,可以均衡营养,提高产蛋率和受精率。”马银明说,“但只喂饲料是不够的,因为饲料中含量最多的就是水分,就像人吃饭一样,有流质的,也有干的,所以还要给鹅补充一些粮食。”
马银明提到的食物,就是他创制的发酵饲料。“用这种发酵饲料喂鹅有两大好处:一是营养成分高,鹅比较爱吃。经专家检测,发酵饲料中含有的蛋白质和有益菌种增加了,而且味道鲜美,容易消化。二是延长了饲料的保质期,降低了成本。普通饲料的保质期只有两三天,买多了可能浪费,买少了又要多次购买,增加了运输成本。这种发酵饲料节省空间,便于保存,只要不开封、不漏气,可以保存三五年,不存在浪费和多次购买的问题。”马银明告诉记者。
循环农业,让鱼为鹅工作
大雁在池塘里玩耍时,会将30%的粪便排泄到水中,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快速繁殖,导致水质恶化。这些粪便和浮游生物该如何处理呢?一番思索之后,马银明找到了一个帮手——鱼苗。原来,他想让鱼为大雁干活。
这么多鱼,该买哪种呢?经过查阅书籍、上网查找,马银明终于把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鱼引入了自家的池塘。水中的浮游生物是解决了,但看到水面上漂浮着鹅养留下的草渣、草屑,还有鹅槽里留下的饲料碎屑,马银明心里非常惋惜。他开始思考,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剩菜剩饭”。看着池塘里一天天长大的鲢鱼,马银明突然灵机一动,买了以草为食的草鱼和杂食性的鲤鱼。这样不仅净化了水质,还节省了草料和饲料,还可以养鱼形成新的收入来源,一举两得。
如今,马银明的鹅场呈现出“鹅在水上,鱼在水下,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局面。“现在我家30亩水面,每年至少能产鱼5万斤,这利润可不少啊!”让鹅给鱼干活,让马银明更加喜出望外。
“以前我们卖的是鹅雏,现在卖珍珠蛋跟鹅雏一个价钱。”马银明孵化场一位正在选蛋的工人告诉记者,“珍珠蛋是经过光照孵化十二天左右,检测出受精的鹅蛋。这样解决了鹅雏在运输途中丢失的问题,降低了成本,也方便了客户的运输。我们运输的鹅雏比以前多了两倍,鹅雏的成活率也提高了,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短短半年时间,我们销售的珍珠蛋已经超过百万颗,营业额七八千万元。”
“这里气候温和,比较适合鹅产蛋、孵化。以前我们家的鹅雏主要销往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将来我要销往全国各地,我要成为全国最大的养鹅户!”马银明手里捧着一枚珍珠蛋,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2017农村人创业励志故事(下)
陶罐养殖青蟹前景好,年收入500万元,辞职养青蟹,年收入500多万元
核心提示
齐肩长发、合身衣着、面容姣好的曾尚玲,看上去就像一位大美人。看着这样的大美人,很难让人把她和那些比巴掌还大的青蟹联系起来。事实上,曾尚玲是防城港市利用红树林缝隙放置陶罐养殖青蟹的第一人。一个女人能成为当地养殖的标杆,背后一定有故事,一定有不一样的创业经历。
无意的
我在聚会上听说了蓝蟹养殖的事情。
曾尚玲的家乡位于广西防城港市北部湾茅尾海附近的一个小山村。早年她是防城港市一家国企的职工。单位经济效益不好。1997年夏天,曾尚玲辞职下海经商。“我就是不肯放弃。”曾尚玲说。辞职后的最初几年,曾尚玲尝试做过一些小生意,但本钱少、利润薄,时而赚钱,时而亏本,生活依然入不敷出。
辞职后的最初几年,曾尚玲只做了一些小生意,有时赚钱有时亏本,入不敷出。住在海边的人常说,你住在海边,小生意做不成,曾尚玲便和别人一起做起了养殖。鱼、鳄鱼、龟、陆龟,她能想到的,曾尚玲都养过。然而,作坊式的养殖规模小、成本高、利润低,所以曾尚玲的生意始终难以为继。
为什么养不了那么多鱼?曾尚玲很纳闷。就在她发愁的时候,她发现越来越多人提倡吃生态、绿色食品。她突然意识到,“也许海水养殖太依赖饲料和药物了。”此后,曾尚玲找到了一条路——生态养殖。
俗话说,“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2003年秋天,曾尚玲在一次朋友聚会中,偶然听说浙江、福建沿海有一家养殖青蟹的养殖场。朋友只是随口一提,曾尚玲却记在心里。不久,曾尚玲便约朋友去浙江、福建参观,看到一家利用水泥浇注槽在红树林缝隙中养殖青蟹的养殖场。
曾尚玲意识到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地处沿海、红树林分布广泛的防城港市,发展蓝蟹养殖前景大。红树林为近海多种鱼类、附生植物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和栖息地。在红树林中养殖蓝蟹,可以充分利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小鱼、虾、蟹、贝类等低价值海洋生态资源作为饵料,加速蓝蟹的生长;同时养殖环境也非常清洁,是一种纯天然的养殖方式,能够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食品的需求;最后成活率高,一缸一蟹养殖的方式避免了蓝蟹互相残杀,有利于病害的防治。这不就是她多年来一直寻找的生态海水养殖方式吗?曾尚玲对此欣喜若狂,感觉自己找到了宝藏。
小心
了解养殖蓝蟹的技巧
这次曾尚玲没有着急开始养殖,而是做好了功课。
考察结束后,曾尚玲首先对北部湾海岸线所有红树林进行了详细踏勘,历时三个月。此外,曾尚玲还邀请几位专家反复探讨利用水泥浇注槽在红树林缝隙中养殖蓝蟹的方法。水泥浇注槽因成本过高被推翻。而用塑料桶养殖呢?也被专家否决,因为会污染环境,与创业初衷背道而驰。那段时间,曾尚玲累得精疲力竭。
细心的曾尚玲还请相关专家反复验证利用水泥浇铸槽在红树林空隙中养殖蓝蟹的方法。她发现,这种方法有两个缺点:第一,使用水泥浇铸槽需要大量的水泥、沙子等材料和人工投入,增加了成本;第二,水泥槽被海水侵蚀后容易损坏,会淤塞海域,日后清理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于是她改用塑料桶养殖,但浸泡在海水中的塑料桶变硬、发出异味,污染环境,这与她发展绿色生态养殖的初衷背道而驰。
陶罐里养鱼可行吗?抱着再试一次的想法,曾尚玲再次咨询了专家。得到专家的肯定和认可后,曾尚玲立即行动起来,亲自设计陶罐,并送到陶瓷厂定制生产。
3000个陶罐,每个罐里都放着一窝蟹苗。最初三个月,曾尚玲几乎天天和青蟹呆在一起,遇到问题就向专家请教。“只能在涨潮时喂食,如果提前喂食,青蟹不吃食,罐子里剩下的食物容易滋生细菌。”曾尚玲现在对养蟹已经很有心得,但这些经验都是经过反复摸索总结出来的。
当第一批青蟹有80%存活下来并投放市场时,曾尚玲知道,她终于成功了。
经验
抓住机会并坚持下去
按照规划,每亩红树林放置陶罐600个,3万多个陶罐只占用了50多亩红树林面积,250亩红树林被闲置。为了扩大规模,曾尚玲在2009年夏天想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成立合作社,社员以当地村民特别是妇女为主。经过近一年的挨家挨户走访,反复向村民宣传红树林陶罐养殖青蟹的发展前景,村民的顾虑终于打消了。2010年初,江山乡潭溪村共有29名村民(其中妇女14名)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正式定名为“防城区江山乡润丰绿色生态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到2010年6月,合作社发展社员36名,共募集资金628.8万元。 目前,合作社青蟹养殖发展到5万多盆陶罐,养殖面积扩大到90亩。
如今,曾尚玲已成为防城港市螃蟹养殖强人,年总收入达500多万元。她还通过“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一大批农户从事青蟹养殖,户均年收入达七八万元。
回忆起自己的创业故事,曾尚玲还是颇为感慨,“其实我身边就有很多创业机会,有些信息只是别人随口一提,但我从不放过。”曾尚玲说,女性要创业,不仅要用心对待生活,更要用心对待事业。“发现机会很容易,但要抓住机会、坚持做下去却很难。如果找准目标,克服困难,成功其实没那么难。”
2017农村人创业励志故事(三)
大学生村官卖土鸡蛋创业红火
会上讲真话,遭“围堵”
“土鸡蛋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吗?为什么他说秋天才是土鸡蛋的季节?我家附近超市的土鸡蛋价格涨得好厉害,我都快吃不起了。”21日上午,当李涛登上台发表演讲的时候,一直在场馆里默默协助比赛的工作人员听到他的发言,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我先说一下养殖时间安排,春天育雏,夏天长势旺盛,秋天产蛋多,冬天成鸡出售。因为河南没有活鸡市场,一般都销往南方市场。种母鸡喝了雪水后产蛋率会下降40%。从这个时间点来看,本地鸡蛋确实不是一年四季都有,随时随地都能买到。”李涛走下台后,现场为粉丝答疑解惑。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如果李涛穿着一身深色西装,站得笔直、不看言语,在十字路口遇见一个人,多半会被大胆的都市女孩归类为“高富帅”,而路人从他身边经过,多半会误以为他是公司的初级主管。
此人确实是一位趁着好条件、集资而来的中小企业主。不过,与那些从基层做起、靠自己发家致富的企业家相比,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大学生村官。他既有企业家的激情,又有大学生的朴实,这让他显得“与众不同”。
他是一名满身泥巴的村官,也是大学生心中的“创业领军人物”。
闭着眼睛很难看到春天的景色,只有从水里出来才能看到腿上的泥巴。你能想象上文提到的西装革履的人,在三伏天里,穿着白大褂,偷偷溜进用石棉瓦搭建的鸡舍吗?在母鸡保护小鸡、公鸡啄人、绒毛飞扬的空气中,调试设备、分发饲料。
李涛是河南省2005年选拔的大学生村官,现任济源市陈城镇两安新村党支部书记、济源市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总经理、市青联副主席,在农村工作已有10年。
“2007年冬天,我选择了散养鸡经营项目,走上了创业之路。”李涛说,通过科学养殖、优质特色发展,公鸡和母鸡回报他体魄强健、鸡蛋肥美。“养鸡场利润很高,一个基地散养鸡、鸡蛋年产值75.6万元,纯利润15万元。‘豫园古古达散养鸡蛋’品牌已在国家商标部门注册,也是河南省优秀农业品牌,在全省387家大中小型超市都有固定销售网点。”
“济源市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成立于2013年8月15日,联合全市村官、农村创业项目产品,以网络营销为平台,为全市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产品展示、创业策划、网络宣传、销售,并提供技能培训、专业知识讲座等,经过挖掘、整理、包装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联盟以集团公司运作模式运作,已带领16个乡镇900余户农民走上创业致富之路。
借势利导,农业电商还想“创造奇迹”
“从2014年至今,我们共为农户销售土鸡蛋50多万公斤,产值400万元;土蜂蜜3000多公斤,产值70万元;高端优质干果4000公斤,产值120万元,给农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入增长。”话不多说,李涛就用“经济效益”来占便宜。
济源市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抓住机遇,承办济源电商创业园,通过微信平台、电商等先进手段,积极开展城区范围内的连锁经营,把古古达土鸡蛋、王屋山土粗布、东岭茶叶、王屋土霉、黄金粮、薄皮核桃、土蜂蜜等优质农副产品从农户家中通过已建立的渠道和平台推向市场,为农民创造更多收益。
接下来,他要把创业联盟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把济源市电商创业园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大学生村官和有志青年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通过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的努力,用农业电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帮助农民致富,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业腾飞。”
您可能感兴趣:
1.农村人创业励志故事
2. 农村人创业励志事例
3.农村人创业励志故事
4. 农村人励志创业故事
5. 农村企业家成功励志事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slyfamen.com/html/tiyuwenda/4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