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全职儿女:互联网新词背后的家庭与职业选择

    记者发现,除了90后、00后在“全职”的同时寻找工作,也有70后、80后因为身体疾病或对生活有了新的想法,选择辞去工作,回家照顾父母。有的年轻人在“全职”期间找到了有趣的兼职工作,月入过万。在采访中,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父母的爱与孝顺,也看到了新一代父母对孩子的包容与理解。中国家庭养大的“全职”并不怕按下“暂停”键。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秋雨

    他们选择成为全日制孩子

    80后: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从工作狂到陪读父母

    “全职孩子”只是换了个名字的“寄生虫”吗?80后彬彬却不这么认为。“这两三年,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重新思考人生,并付诸行动。”今年2月,彬彬辞去白领工作,离开生活了十多年的一线城市,带着孩子回到家乡,开启新生活。

    “父母已经70岁了,如果按照我原来的人生规划,退休后我可能会选择多陪陪他们。但人生变幻莫测太多,我还要十几年才退休。到时候,我80多岁的父母还能自由行动,让我随心所欲地带他们出去旅游吗?”经过测算,彬彬父母的退休金加起来有近1万元,彬彬自己也有些积蓄,开销不大,当“全职孩子”正是时候。

    于是,彬彬就带着孩子把户口迁回了老家。把孩子安顿好上幼儿园后,他每天陪妈妈晨练、去菜场买菜,或者和父母亲戚们坐在一起聊天。“大家会聊聊今天做了什么,今天的饭菜什么的。这种感觉,我离开家上大学二十多年,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我很庆幸自己做了这样的选择。”

    记者发现,对于不少70后、80后来说,当“全职孩子”已逐渐成为子女为父母养老的现实选择。做家务、陪父母聊天、跑腿取包裹、随时帮他们解决电子设备使用问题……“陪伴父母”成为他们新的生活方式。陈林出生于70后,因为父亲去年脑梗瘫痪,陈林辞去工作,在家兼职照顾父亲。“如果是全职工作,其实也有工作时间,但对于父母来说,没有具体的工作时间。他们睡觉的时候,我的‘工作’就结束了。妈妈腰不太好,家里繁重的家务活我都要干一些;每天给爸爸翻身、喂饭、去医院时守护,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彬彬的主要“工作”是提醒父母按时吃药,帮他们安排一些短途旅行。谈起自己的“工作”,她觉得很充实:“我爸妈的朋友也羡慕他们有孩子陪在身边,他们的孩子有的忙于工作,有的则以自己的家庭为重,见面的机会很少。以前我爸妈的朋友羡慕谁家的孩子结婚了,现在羡慕谁家的孩子有全职孩子,觉得有孩子陪在身边就好。”

    作为一家四口年迈父母的全职孩子,彬彬的日常生活非常忙碌,因为她还要照顾公婆。好在彬彬的丈夫支持她的选择,也在自己和彬彬的家乡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现在两边的老人都越来越老了,到外地工作就意味着离开家,老人一个人在家也不总是好事,总得有人多花点时间照顾他们。所以辞掉工作回家照顾老人,其实是一个经济实惠的选择。不得不承认,这样生活,我们的工作压力没那么大!孩子能真心陪伴、付出,父母也能享受天伦之乐,做‘全职孩子’,是一条双向的幸福之路!”彬彬说。

    90后:全职孩子不只是躺着

    80后做饭比例_怀旧做饭视频_80后家庭日常做饭吃

    陪同父母找工作

    2022年7月底,1998年出生的欣欣在澳洲学业毕业,回国找工作。“现在找工作的竞争很激烈,我学设计的,好不容易接到几家小公司的offer,但都说需要晚上加班,我跟父母商量了一下,觉得对身体伤害太大,就没去。现在在家当‘全职女儿’快一年了。”欣欣告诉记者,身边还有好几个同学跟她情况差不多。“我们这一代从小到大都没吃过什么苦,父母哪方面都不关心我,觉得他们那一代人辛苦、奋斗,所以希望我能轻松一点。”

    欣欣的说法并不夸张。记者发现,对于不少失业的90后来说,家庭的“经济压力”并不大。在“全职带孩子”期间,父母家人给的“工资”少则一两千元,多则八千元。欣欣日常消费都用妈妈的信用卡,爸爸每个月也会给她3000元工资。“平时爸妈上班,我就一个人在家,找工作,或者看看小说、看看电视。晚上,我会提前做好晚饭,等他们回来吃。”欣欣说。

    1995年出生的小嘉当“全职孩子”已有两年。“我爸妈退休了,他们每个月给我8000块钱,我陪他们逛街、买菜、看病,还经常给他们做饭,一家人过得很充实很幸福,也没有太大的压力。他们希望我能考上大学,当老师也好,当经理也好,只要不是太忙,工资多少都无所谓。”小嘉说。不过,欣欣和小嘉对看似轻松的“全职孩子”生活并不满足。“我刚毕业,还是希望尽快结束‘全职孩子’的身份,去社会上试试水,毕竟人还是需要自我价值感的!希望今年能多拿几个offer,把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小嘉说。

    00后:居家充电

    “暂停”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对于“虎踞不驯”的00后年轻人来说,“打工”的信念也在消失。或许90后更担心“停下来就会偏离轨道”,而00后则是中国首批踏上就业“减速带”的年轻人,面对不确定性,他们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为生活按下“暂停键”。

    23岁的颖颖去年毕业,在佛山从事过一段时间媒体工作,后来进入一线城市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但频繁的加班让她感到窒息。“每当我心情沮丧、状态很差的时候,父母就是我最后的避难所。他们让我回家,每个月给我钱。就这样,我当全职女儿的生活开始了。”

    莹莹说,父母担心她没有收入回家会闷闷不乐、焦虑不安,便建议她回家做饭、做家务,父母每月给她4000元。目前,莹莹当“全职女儿”已有半年,除了每天在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看书、写字、画画,有时还会帮父母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见到我高兴极了,还一再叮嘱我,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在家呆着。”

    莹莹觉得自己虽然“暂时停止”了工作,但比以前自信多了,“一直在外地读书,没在家待太久,今年是十几年来最开心、最美、最快乐的一年,可以好好想想自己适合做什么。”

    在照顾家人的同时,莹莹也在积极备战公务员考试,并报名参加了咖啡师培训班。“我觉得全日制孩子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停下来思考未来,选择这种暂停的方式。当然,暂停是为了更好的惩罚,我会努力的,毕竟我才23岁,我还要好好想想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我才有足够的勇气去做,我也有信心自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莹莹说。

    “数字游民”+“全日制儿童”

    80后家庭日常做饭吃_怀旧做饭视频_80后做饭比例

    为自己创造一个缓冲区

    2021年,小熊从一所211高校毕业,获得社会学学士学位。“当时想考金融研究生,没考上,冷门专业又遭遇市场低迷,找工作屡屡碰壁。”最终,为了保住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小熊在父母的支持下,待业在家备战公务员和专业考试,成了“全职孩子”。

    这一年,小熊25岁,前两年找不到工作的失意,应届毕业生身份马上到期的忐忑,让她逐渐陷入自我怀疑。为了摆脱内耗,她开始在学习之余做兼职。她在某兼职APP上找到了各类弹性工作。“兼职模特、游戏陪玩、学习vlog博主、猫咪喂食等,最近还尝试接直播带货,收获了5万多粉丝!”如今小熊每月兼职收入大概有3000到5000元,有时候能过万,保障了基本生活,攒下了一笔不小的金库。她还带着父母去了一趟新疆。

    “把兴趣爱好当成副业,生活丰富了、享受了,也创造了一个缓冲空间,容纳焦虑和紧张。”小雄觉得自己又找到了节奏,可以专心备考,同时又能经济独立,“全职孩子”的不安和迷茫,被副业治愈了。

    专家观点

    “全日制子女”需要建立社交网络

    如何看待“全职子女”现象?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吕新宇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社会原因和合理性,我国自古就有子女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历史,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陪父母变老,这样的陪伴本身就意义重大。‘全职子女’是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现象,这种生活方式建立在父母双方工作、养老金较高的前提下,子女在这种状况下也有良好的心态自立。”

    吕新宇认为,全职在家有时候是一个短期的选择,或者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对于90后、00后来说,他们在工作、生活遇到困难时可以暂时回到“避风港”;对于70后、80后来说,他们在陪伴父母的同时感受到了亲情的爱,在这个过程中也找到了自我,反思人生,寻求生命的意义。

    但她也指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父母与子女之间可能存在“隐性软暴力”:父母在给子女钱的时候,是否有控制子女的成分,是否存在隐性情感控制?其次,年轻人如果长期处于小家庭的代际关系中,很容易与社会失去横向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丧失社交能力、渠道和社会资源。因此,父母要帮助“全职子女”建立社交网络,让他们彼此见面、互动;“全职子女”也要关注自己回报社会的能力。

    看到背后的护理问题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涂炯认为,“在年轻人的成长或职业发展过程中,如果家庭能够成为他们暂时停留的港湾,在遇到困难时给予支持,其实对年轻人的身心都是好事。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为孩子提供这样的港湾,需要父母双方都有相对良好的经济条件,对年轻人给予支持和包容,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中国家庭关系支持性更强的一个体现,很多年轻人在遇到困难时,可能得不到这样的家庭支持,只能自己承担。”

    同时,涂炯认为,我们应该看到“全职子女”现象折射出的社会问题:第一,老龄化社会中的老人照护问题。“对于70、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有四个年迈的父母,老人的照护工作应该交由中年子女回归家庭,还是交给专业机构?这可能是我们社会未来几十年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希望随着社区照护越来越健全,可以解放中青年,让他们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其次,对于90后、00后的年轻一代来说,他们面临的更困难的是如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不是需要他们付出身心的职业。因此,我们需要创造更加开放、多元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年轻人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她认为,在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用工荒”也是我们很快会面临的问题。如果很多人退出职场,回归家庭,对于整个社会的运转是好是坏,也是值得探讨的。“希望更多适龄的年轻人能够投身职场,发挥个人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好的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slyfamen.com/html/tiyuwenda/4889.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